据重庆市气象局7月14日12时发布的消息,未来三天,重庆晴热天气持续,市民请注意防暑防晒。
微博截图
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,各地晴间多云,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,气温23~41℃;中心城区:晴间多云,气温30~40℃。
15日夜间到16日白天,各地多云到晴,午后有阵雨或雷雨,气温23~42℃;中心城区:晴间多云,气温31~40℃。
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,各地多云间晴,午后有阵雨或雷雨,气温22~40℃;中心城区:晴间多云,气温32~40℃。
7月14日11时40分,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:
预计7月14日13:00-20:00,渝中、沙坪坝、大渡口、江北、九龙坡、南岸、两江新区、重庆高新区、渝北、北碚、巴南、潼南、合川、大足、铜梁、璧山、荣昌、永川、江津、綦江、长寿、垫江、涪陵、丰都、忠县、梁平、万州、开州、云阳、奉节、巫溪、巫山、武隆、彭水等34个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,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℃以上,局地可达40℃以上。
“国家预警信息发布”截图
7月14日,截至11点25分,涪陵、合川、垫江、綦江、巫山、开州、江津、巫溪、巴南、北碚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。
“国家预警信息发布”截图
网络截图
大范围高温来袭
天气预报会“刻意”压低数值吗?
每当遇到高温天气,总有公众感觉“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”,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“刻意压低数值了”?
“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,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,预报38℃但实际气温达到40℃以上,预报员是不得分的。所以作为预报员,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。”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。
事实上,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。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,离地面1.5米,周围较开阔,无高大建筑、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。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,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,才能进行对比。
在同一座城市内,百叶箱和水泥路、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。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,水泥路、柏油路1.5米高度上的温度,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℃至5℃。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,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℃,但预报数值偏低的“温差”了。
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?
“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。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,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,其受到气压、风力、湿度等多重影响。”朱定真说。
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,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。只要气温达到33℃左右、相对湿度达到80%,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、不舒服,甚至容易中暑。此外,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。人的胖瘦、所穿衣服的深浅、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、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。
朱定真表示,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,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,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,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℃和39℃有什么差异、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。
高温天气,该如何做好防御?
1.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(10时至16时)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;
2.缩短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;
3.保持室内环境清爽,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、湿度,减少太阳直射和不必要的易产热的电器使用;
4.有关单位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、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;
5.多喝水、多通风,确保室内通风良好,注意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身体;
6.多留意老人、小孩的身体状况,切勿将小孩子单独留在车内;
7.外出穿轻便、宽松、浅色衣服,并使用防晒用品,比如: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和遮阳镜;
8.驾驶人员提前检查胎压、油液,车内勿放香水、酒精、打火机、充电宝等易燃易爆物品。